对于旅行的迷恋,以及自助自主式的旅行方式,我从来不曾舍弃。
一般喜欢旅行的人总会很自然地打扮得漂漂亮亮前往旅游胜地,然后天南地北肆无忌惮地拍照,见人拍人见鬼拍鬼,在满足自己盲目拍照的空洞欲念的当儿,并不会忘记摆上自己认为最上镜的动作,露出自己以为最灿烂的笑容,然后把自己与旅游景点硬生生地定格入一张照片里,以证明自己去过那个地方,可对于自己双脚踩过的土地却可以完全没有概念。不,至少在他们贫穷的记忆里,可以找到美丽,或者好玩来形容那个地方。
旅途中不断地拍摄、不停地拍摄、天南地北地拍摄、肆无忌惮地拍摄、奋不顾身地拍摄,只是他们一心一意想把旅途中的一草一木在一闪一烁之间一一植入脑海里填满记忆的一种不切实际的贪婪心态。这种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撒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回到家什么都不知道的“到此一游”式的旅行态度,我嗤之以鼻。
我觉得那是肤浅的。
那不是探索知识、寻找学问、开拓视野的旅行。那是无知的猎摄及盲从的游览,以借机炫耀自己走过很多个地方,并不断与别人在走过的国家名单上幼稚地玩着数字游戏与拼图方块,然后活在自己期待的胜利中,沾沾自喜。或者,那是那些朝九晚五埋首在都市高楼的橱窗内,为了追求物质生活而自我囹圄地成为房屋与汽车的奴隶,然后害怕自己变成行尸走肉所以才利用定时的旅行来尝试医治自己的都市文明病的后现代物质主义者所奉行的所谓旅行。那些为了使自己更有精神与活力去继续自己的工作所以才去“旅行”的人,度假、游玩或许比较可以具体地形容他们。
我这么说或许过于狭隘。我只是想维护旅行的精神。
身旁不乏一些自称喜欢“旅行”的朋友,每次见我结束一段旅程归来后相对憔悴的面容及消瘦不少的身躯,总百思不得其解地望着我,说:“旅行是一种享受的娱乐,为什么你好像在自我折磨似的?”对于旅行是一种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而进一步地挞伐,我无法具体地加以解释。我一向对旅游配套或什么一日游的安排没什么好感,也没什么兴趣。那些专为像他们那种喜欢“旅行”的人所制定的旅游行程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满足享乐主义者的旅游欲而刻意编排得又是享受又是舒服更是充满娱乐性,有时候更荒谬得与旅游背景扯不上关系,不但不吸引我,反而让我倒胃,甚至轻视。
一些人也总喜欢把“旅行要趁年轻”的论调挂于嘴边,听了总让我感到不是味儿。对于旅行要趁年轻的说法,我迫不得立即起立拍案反对。旅行从来都不是年龄可以界定的。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旅行不应该被局限在这种约定俗成的既定模式中,这是那些不了解旅行却硬要替旅行下定论的人在错失岁月感叹生命时所提出来的认命论,也是那些对旅行缺乏坚定信念与了解的人所提出来的妥协论。
“你去那么远,你不怕迷失吗?”
“你真的要去巴勒斯坦吗?那里危险,不要去。”
对于迷失及危险的说法,我不置可否。
以前先辈们不会因为危险或迷失而放弃探索。如果当年托勒密(Ptolemy)因为危险而放弃旅行,那早期的世界地图就不会被绘成;如果当年马可•波罗(Marco Polo)因为害怕迷失而放弃旅行,那东方世界的神秘与深邃就不会激起西方人的热烈向往与追寻;如果当年哥伦布(Colombus)因为害怕在海上迷失而放弃他的航行计划,美洲新大陆也许就没有被发现的一天(有待证实);如果当年东西方的商队因为危险而拒绝贸易往来,丝绸之路就不会出现在世界的版图里,以至成为今日地球上无法消逝的无形路线;如果当年切•格瓦拉 (Che Guevara)没有和其好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Alberto Granado)乘着诺顿摩托车环游南美洲,他的政治思想与国际观就不会成形,后来的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也就不会被促成。
这种种的旅行,有哪一些不是有风险的?
以前先辈们仰赖的是指南针,使用的是不先进的航行工具,面对的是令人生畏的茫茫无垠大海,计算的是以年月为单位的旅行时间,为什么如今掌握全球定位系统,再也不需要以脚步来丈量地理的距离的我们却还会因为害怕所谓的迷失而画地自限,不敢出走?为什么如今在卫星科技的涵盖庇护下,我们却还躲藏在椰壳底下担心犹豫着前方所谓的种种不确定性而踯躅不前?为什么如今从地球上的任一点直接飞到另一点,甚至是上太空宇宙都已不成问题的同时,我们却还为了怎样安全抵达一个地方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而无心自扰,一再的为自己的懵懂无知编织一种又一种听了令人不胜其烦的懦弱借口?
人类越文明,社会越进步,国家越繁荣,世界越开放,我们竟然反而更加退缩。
一般喜欢旅行的人总会很自然地打扮得漂漂亮亮前往旅游胜地,然后天南地北肆无忌惮地拍照,见人拍人见鬼拍鬼,在满足自己盲目拍照的空洞欲念的当儿,并不会忘记摆上自己认为最上镜的动作,露出自己以为最灿烂的笑容,然后把自己与旅游景点硬生生地定格入一张照片里,以证明自己去过那个地方,可对于自己双脚踩过的土地却可以完全没有概念。不,至少在他们贫穷的记忆里,可以找到美丽,或者好玩来形容那个地方。
旅途中不断地拍摄、不停地拍摄、天南地北地拍摄、肆无忌惮地拍摄、奋不顾身地拍摄,只是他们一心一意想把旅途中的一草一木在一闪一烁之间一一植入脑海里填满记忆的一种不切实际的贪婪心态。这种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撒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回到家什么都不知道的“到此一游”式的旅行态度,我嗤之以鼻。
我觉得那是肤浅的。
东属撒哈拉沙漠, 埃及,2008 |
我这么说或许过于狭隘。我只是想维护旅行的精神。
巴哈利亚绿洲, 埃及,2008 |
一些人也总喜欢把“旅行要趁年轻”的论调挂于嘴边,听了总让我感到不是味儿。对于旅行要趁年轻的说法,我迫不得立即起立拍案反对。旅行从来都不是年龄可以界定的。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旅行不应该被局限在这种约定俗成的既定模式中,这是那些不了解旅行却硬要替旅行下定论的人在错失岁月感叹生命时所提出来的认命论,也是那些对旅行缺乏坚定信念与了解的人所提出来的妥协论。
“你去那么远,你不怕迷失吗?”
“你真的要去巴勒斯坦吗?那里危险,不要去。”
对于迷失及危险的说法,我不置可否。
以前先辈们不会因为危险或迷失而放弃探索。如果当年托勒密(Ptolemy)因为危险而放弃旅行,那早期的世界地图就不会被绘成;如果当年马可•波罗(Marco Polo)因为害怕迷失而放弃旅行,那东方世界的神秘与深邃就不会激起西方人的热烈向往与追寻;如果当年哥伦布(Colombus)因为害怕在海上迷失而放弃他的航行计划,美洲新大陆也许就没有被发现的一天(有待证实);如果当年东西方的商队因为危险而拒绝贸易往来,丝绸之路就不会出现在世界的版图里,以至成为今日地球上无法消逝的无形路线;如果当年切•格瓦拉 (Che Guevara)没有和其好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Alberto Granado)乘着诺顿摩托车环游南美洲,他的政治思想与国际观就不会成形,后来的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也就不会被促成。
这种种的旅行,有哪一些不是有风险的?
以前先辈们仰赖的是指南针,使用的是不先进的航行工具,面对的是令人生畏的茫茫无垠大海,计算的是以年月为单位的旅行时间,为什么如今掌握全球定位系统,再也不需要以脚步来丈量地理的距离的我们却还会因为害怕所谓的迷失而画地自限,不敢出走?为什么如今在卫星科技的涵盖庇护下,我们却还躲藏在椰壳底下担心犹豫着前方所谓的种种不确定性而踯躅不前?为什么如今从地球上的任一点直接飞到另一点,甚至是上太空宇宙都已不成问题的同时,我们却还为了怎样安全抵达一个地方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而无心自扰,一再的为自己的懵懂无知编织一种又一种听了令人不胜其烦的懦弱借口?
人类越文明,社会越进步,国家越繁荣,世界越开放,我们竟然反而更加退缩。
1 comment:
自大狂!!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