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定改变我旅行的方式,我就在一瞬间变得好忙。
那是从我和Vladimir一起跨越约旦/叙利亚边境的那一刻开始。我是否已告诉你那是我在Irbid一家如同老人院的旅舍里自告奋勇向他“搭讪”然后一厢情愿投向他的一个“告白”?为了徒步跨越边境,这个俄国佬竟然与约旦检查哨的士兵起哄,还因为离境税的非制度化而互相谩骂,连黑手党(Mafia)也被拱出来。
结伴旅行,意味着牺牲旅行的自主,意味着折扣旅行的自由,意味着旅行习惯的迁就,意味着性格的互相支配;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互相切磋与学习,意味着心灵上的涟漪荡漾,意味着文化上的冲击,意味着人性的多元,也意味着更多火花和不确定性。
这才是旅行。
试想想一个人的旅行,你只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我喜欢和Vladimir一起旅行是因为大家对旅行消费的态度非常相似:凡是没有价格表的食物都不吃、自供自足自己煮(我们都有电能加热丝)是最好解决三餐的方式、经常在杂货店里用上至少半小时只为了斟酌和确定每一样东西的价格,还有我们在旅途上都不约而同地养成喝可乐抽烟并认为是至高的享受的习惯。(好啦!好啦!别睥睨蹙眉了,我知道啤酒香烟才是最佳的搭配。)
Vladimir是个经验丰富的旅人。这是马丁说的。当他卸开小而重的蓝色背包,我仿佛看到小叮当从百宝袋里拿出没完没了的法器,唯一的分别是他的“法器”都被分门别类地装入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里,我最初还错以为是垃圾袋而几乎把它们给扔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学习的影子,也因为彼此不同的旅行期限而无法进一步向他“偷师”。
我还记得1小时前我们特地徒步避开令人憎恨的波斯拉(Bosra)游客区只为了吃原价的阿拉伯薄饼(Khobz)和鹰嘴豆泥(Hummus),在结账时由于店主不诚实以为我们是天真的游客而向我们“动刀”,是他主张坐下来声称等候警察来主持公道。结果后来我们被赶出来,心中还以为自己胜利而窃喜。(后来到大马士革(Damascus)后才发现不老实的不是店主,而是我们。Paiseh! Paiseh! 得罪了!)
过后也因为和马丁的重逢,让我好像陷入三角恋的青春少男般被逼从他俩之间选其一。没错,苏联和德国在一战时期是对立的,但怎么在将近100年后的今天两国的子孙依然如此道貌岸然?
后记:借此祝福Vladimir明年的南天极之行(A Walk to the South Pole)得以成功地实践。
1 comment:
喜欢这结伴旅行篇。。
更喜欢路途中(可乐+烟)的至高享受。。
Post a Comment